携手同行,共创辉煌!
重大活动

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排水防涝论坛在京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0-08-08 来源:中国水协
  2020年8月5日,新利体育平台怎么样啊海绵城市建设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水协海绵委”)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排水防涝论坛”。本次论坛是中国水协海绵委2020年主题活动之一,采取线下主会场与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参会代表来自中国水协会员单位、海绵委委员单位、地方水协以及全国海绵城市建设主管部门、规划及市政设计院、科研机构及企业等,共计600余人。
  2020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外江水位、湖泊水位不断升高,在遭遇外部洪水威胁的同时,许多城市主城区受到了内涝积水的困扰,“城市看海”再度成为热门话题。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城市水问题,先后部署要求各地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次论坛旨在交流各地优秀经验,为海绵城市建设和城市排水防涝提供借鉴与指引。
  论坛由中国水协海绵委主任委员、中规院(北京)规划设计公司总经理张全主持,新利体育平台怎么样啊章林伟会长、谢映霞副秘书长、顾芳主任,海绵委副主任委员李俊奇教授、吕永鹏院长、任心欣总工、潘晓军董事长,海绵委秘书处赵金副秘书长,中关村海绵城市工程研究院高俊斌副院长,北京建筑大学薛重华副教授等在论坛主会场参加会议。海绵委副主任委员张翔教授、马洪涛院长,以及清华大学徐常青博士后、嘉兴市规划院王贤萍总工、北京清源华建公司陈亮总工、宜水科技章卫军总经理、宁波规划院冯国光主任等通过视频参加了会议并作了报告。
  本次论坛特邀章林伟会长作《对海绵城市的认识》的主题报告。针对当前海绵城市建设的“误解”,尤其是对海绵城市建设“片面论”“无用论”“烧钱论”“运动论”等观点,章会长系统回顾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从“城市水系统面临的问题”“国际经验对中国的启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与实践”进行了回应。他指出,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客观、准确研判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水问题,结合国情、因地制宜,在多领域、多专业紧密融合与协作下,我国构建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他强调,海绵城市建设是将传统的灰色理念转变成灰绿结合、蓝绿交融的理念,将快排转变成了“渗、滞、蓄、净、用、排”,将末端治理转变成了“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因城施策,利用有限投资系统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国办发〔2015〕75号文明确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框架,请大家深入学习。最后他希望大家能够不忘海绵城市建设初心,在海绵城市建设由试点扩大为更广范围的关键时期,继续推动“海绵+”向“+海绵”的转变,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武汉大学海绵城市省重点实验室张翔主任作《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与河湖调控-以武汉市为例》的报告,围绕武汉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情况,系统分析总结了武汉经验,充分体现了武汉海绵城市建设在解决城市内涝中发挥的重大作用。
  深圳市城市规划院副总工程师任心欣作《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深圳实践和做法》的报告,从源头、过程、系统、促深度融合四方面分享了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并介绍了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机制的主要做法,提出了四个展望:希望未来能强化海绵城市立法保障,深入开展行业协同,集成海绵城市技术,深化社会共建模式。
  北建大科技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俊奇作《城市非设计雨水地表行泄通道和调蓄空间分析》的报告,深入讲解了非设计雨水地表行泄通道和调蓄空间的概念、规划与设计等技术要点,提出了城市排水防涝和雨洪管理的新思路、新技术。
  中国市政华北院北京分院院长马洪涛作《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内涝综合统筹解决思路探讨》的报告,分享了关于城市内涝治理从工程导向转向需求导向,从因地制宜到综合统筹体系建设等方面的见解和思考,并结合多地案例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上海市政院研究院院长吕永鹏作《新时代海绵城市建设国家标准与临港试点探索》的报告,介绍了海绵城市建设相关标准的制定过程,尤其是即将出台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与设计、施工验收与运维、监测三本国家标准的编制情况,并以临港为例讲述了内涝识别、内涝标准、内涝防治等方面的探索和思考。
  嘉兴市规划院副总工程师王贤萍作《海绵城市在江南多雨地区的实践探索》的报告,从嘉兴海绵试点背景、海绵建设初心和难点、策略、案例方面详细讲解了嘉兴海绵城市建设的全过程,总结了嘉兴海绵城市建设在构建源头绿色设施和增加末端水系调蓄空间等方面的经验。
  中关村海绵城市工程研究院副院长高俊斌作《建筑小区源头雨水池峰值调蓄实现方法研究》的报告,重点介绍了源头调蓄概念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方法研究、模型模拟、实际案例展示了源头调蓄对长历时暴雨的有效管控。
  北京清源华建环境科技公司总工程师陈亮作《调蓄理念在德国排水体系的应用及中国实践和思考》的报告,通过分析中国与欧洲国家的降雨特点,发现德国慕尼黑的降雨分布与长江流域有很强的相似性,分别介绍了调蓄在德国排水体系的作用、调蓄在中国合流制和分流制排水中的应用实践。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徐常青作《海绵城市源头设施生命周期环境与经济综合效益量化研究探索》的报告,重点介绍了课题组在海绵城市建设环境与经济集成评价方法方面的探索,通过对城市内场地层面海绵城市源头设施的环境影响和效益、经济成本和效益定量化评价,为具体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提供决策参考。
  宜水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章卫军作《厘清流域涉水框架,管理城乡洪涝风险》的报告,随着城市化带来的水文特征巨变,城市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不断面临挑战,当前需要以流域为单元,厘清涉水问题框架,引导相关规划和管理,并通过综合研究集成方案解决城市洪涝问题。
  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任工程师冯国光作《海绵城市导向下的滨海平原城市水安全体系建设管控》的报告,分享了宁波市城市排水、排涝、防洪等系统规划的设计思路,以及排水与排涝系统的建设管控要点。
  中国水协海绵委张全主任感谢各位专家的精彩报告,并逐一点评,认为本次论坛较为充分地交流了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积累的经验和相关技术在内涝防治中的应用及前景,有利于更加准确地认识海绵城市建设、更为系统地治理城市内涝问题。在本次论坛基础上,张全主任倡议中国水协海绵委委员及专家能结合今年各地城市出现的内涝问题,深入研究外洪与内涝的关系以及外洪对城市排涝的影响程度,进一步总结城市排水防涝经验,共同探索十四五期间城市内涝治理的技术手段和解决途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