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菌株(SND5)生物脱氮除磷:新加坡的新尝试
图. 何建中副教授 (左) 和王庆坤(右)的合照 | 图源:新加坡国立大学
同时脱氮除磷的细菌?
大家都知道,传统的脱氮工艺通常需要有独立的缺氧区和好氧区,而且要对两个区的pH进行调节,一般要对好氧区投加NaOH补充碱度,而要对缺氧区投加HCl降低碱度。
于是他们取污水厂的污泥放入含有硝酸盐和乳酸(碳源)的反硝化溶液里,然后取部分培养物转移到装有琼脂的瓶中,继续用反硝化液来培养(还额外添加NaHPO4)。经过48小时、30℃的培养,他们看到琼脂培养基上长出了一些粘稠乳状、直径在2-5mm的浅黄色斑点。
研究团队取部分斑点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16S rRNA的基因与 Thauera 属最为相似,而且与 Thauera sp. 的序列相似性最高 (99%)。基于上述结果,他们将该菌株确认为Thauera属的新成员,并取名为SND5。
传统的氨氧化路径是这样的:
SND5的氨氧化路径是否有别于传统过程呢?他们将这个问题转化成SND5的氨氧化是否用到羟胺 (NH2OH)这个中间物。为了验证这个问题,他们在一个封闭系统里,用羟胺作为唯一的氮源来进行测试(加入纯氧)。
结果显示,封闭系统的羟胺和乳酸都有所减少,说明SND5可以将羟胺作为单一氮源。然而,在氨氧化的过程中,他们却没有检测到羟胺,而且氨氮的去除率和开放系统相当,同时也没有检测到一氧化二氮(N2O)。
他们用Bruce Rittmann教授和Perry McCarty教授在2012年曾借助热力学反应式指出:从氨氧化到氮气之间转化,理论上是可以只用氧气作为电子受体,不需要N2O作为中间产物。所以王博士认为,SND5的氨氧化路径可能是这样的:
NH4+ → NH2OH → N2
基于以上发现,王博士指出,相比传统硝化/反硝化方法,用SND5来脱氮的一大优势就是可以减少N2O的产生,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王博士还提到,其实SND5并不罕见,他们的丰度数据显示,在世界各地的污水厂都能会找到SND5的身影,说明其实SND5早就存在,只是我们现在才真正发现了它。
研究团队也尝试回答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城市污水的处理能用到SND5吗?他们在新加坡的一个IVP污水测试厂对三种不同进料模式分别进行了测试。
新加坡团队的发现再一次颠覆了我们对生物脱氮除磷的认识,也为日后更多的工艺创新提供理论基础。那么用SND+anammox的单个菌种来处理市政污水的设想是否行得通呢?我们期待他们日后更多的研究来揭晓。
对他们的研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回看王博士报告的完整视频:
参考资料
https://news.nus.edu.sg/a-new-multitasking-microbe-to-purify-wastewater/
https://hal.archives-ouvertes.fr/hal-01883538/document
https://vtechworks.lib.vt.edu/bitstream/handle/10919/103073/Klaus_SA_D_2019.pdf?sequence=1&isAllowed=y
https://www.asianscientist.com/2020/12/in-the-lab/thauera-snd5-nitrogen-phosphorus-wastewater-treatment/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43135420308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