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供水这片关乎城市命脉的领域中,活跃着一群默默奉献的能工巧匠,他们不仅是技术上的佼佼者,更是精神上的灯塔,他们以匠心独运、无私奉献的精神,默默守护着城市的供水安全,用自己的言行举止照亮着年轻员工的成长之路。近日,我们有幸采访到了第三水厂负责人赵晓龙,聆听他关于“师带徒”的感悟与期待。
赵晓龙是水厂师傅的杰出代表,他工作认真,积极负责,敬业精神和高效工作态度倍受职工群众赞誉。他每天不仅做好三水厂供水统筹安排,还坚持深入供水一线,全面了解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向城市供好水的前哨,他严格要求第三水厂持续优化制水工艺、落实水质跟班检测,并坚持做好水厂安全生产和安全防范工作,重点对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反冲洗泵房、加氯间、电源控制室等供水设施设备进行仔细查看,各供水设备的维修保养、操作技术,设备调试、运行、检修,每个环节、次序他都认真检查,督促在岗值班人员履职尽责。
今年“师带徒”活动的实施,赵晓龙表示,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年轻员工的快速成长,还能够让师傅的经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通过一对一的指导和教学,年轻员工能够更直接地学习到师傅们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从而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提升工作效率。
一、匠心独运、技艺传承
长一技授一徒,工匠精神,离不开传承。赵晓龙师傅,既是三水厂的负责人,又是三水厂的老员工,已经在岗位上耕耘了数十年。谈及“师带徒”,他感慨万分:“师徒结对,结下的是情谊,促进的是成长。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每一滴水都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用水安全,我们的责任重大。作为师傅,我不仅要教会年轻员工专业技能,更要让他们明白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他将通过日常设备操作示范、电子数据监测实际操作、故障紧急处理演练等方式,传授徒弟供水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技巧,将多年来积累的应对各种水质问题的经验倾囊相授,让年轻员工迅速掌握水质监测的关键技术,能够准确判断水质状况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让年轻员工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二、言传身教、责任担当
师徒结对,涵养的是奔流不息、源源不断的水之精神。赵晓龙师傅强调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我们肩负着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重任,供水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水质安全。因此,在工作中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时刻将保障城市供水安全放在首位,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投入到工作中,确保每一滴水都能安全、稳定地输在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前沿阵地。“师带徒”不仅是一种技能传承方式,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的延续。我将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将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技术传授给年轻一代,确保他们能够尽快熟悉业务,提升工作能力与突发事件应对水平。”
三、师徒情深、共筑未来
同时,赵晓龙师傅也强调了师徒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徒关系,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赵师傅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他表示不仅关注年轻员工的技能提升,还要时刻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动态,经常与他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
对于未来,赵晓龙师傅充满了期待。他希望“师带徒”模式能够在公司特别是供水水厂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让更多的年轻员工受益于这种传统的带教方式。同时,他也希望年轻员工能够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供水水厂的水质安全贡献更大的力量。
四、结语:薪火相传、匠心永续
供水水厂的“师带徒”模式不仅是一种技能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师傅们用自己的匠心独运和无私奉献,为年轻员工树立了榜样;年轻员工则在师傅的引领下,不断前行、勇攀高峰。正是这种薪火相传的精神力量,推动着供水水厂不断向前发展,为千家万户输送着安全、优质的饮用水。
师徒传帮带,是加速年轻员工融入企业发展、早日成为企业中坚力量的重要载体,是公司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重要工程。展望未来,将通过持续深化“师带徒”机制的实施,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供水人才,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饮用水服务。让我们共同期待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中再创佳绩,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供稿:付睿、赵静慧
地址:河南省林州市太行路127号 林州市自来水公司办公室
电话:0372–555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