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活动

水协年会

2022/2023年会

2021年会

团体标准

简要介绍

机构制度

团标申请

现行团标

团标动态

工程案例

简要介绍

管理办法

入库申请

已入库名录

教育培训

简要介绍

管理办法

培训计划

培训基地

培训动态

科学技术奖

简要介绍

管理办法

往年获奖名单

科技成果鉴定

简要介绍

管理办法

申请鉴定材料

往年鉴定成果

产品推荐

简要介绍

管理办法

在线申报

产品名录

统计年鉴

南水北调入京水源安全高效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
发布日期:

1.项目简介
长距离明渠调水容易导致藻类增殖和致病微生物迁移,水源切换也经常发生供水管网“黄水”问题。如何应对跨区域、长距离调水对净水工艺和管网水质带来的冲击,国内外尚无可供借鉴的理论和经验。本项目针对南水北调中线长距离调水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围绕水源抑藻控嗅、水厂工艺优化、管网保质控漏以及水质监管能力提升等开展全方位研究,为保障南水北调入京水源安全高效利用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

  1. 主要技术内容
    (1)创新点
    1)研制出移动式和固定式着生藻除藻设备,创建了“清、导、拦”组合式着生藻控制技术,业务化应用于中线干渠关键断面;揭示水源丝状产嗅藻生态位特征,创建了基于水下光照调节的产嗅藻原位绿色控制技术。
    2)揭示铝铁双水解促进Al13形态生成机理,建立铝铁双药剂强化混凝工艺,提高了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去除能力;提出适合北方冬季低温下稳定运行的活性炭-外压式超滤组合工艺,形成了针对耐氯微生物迁移的有效屏障。
    3)发现管垢Fe3O4含量低是水源切换导致规模性“黄水”的主因,创建了基于管垢稳定性和水质差异的“黄水”敏感区划分方法;开发管网漏损精准识别模型,创建了高效节水的“分区调度、区域控压、小区调压”管网压力分级调控技术。
    4)研制出AI图像识别的“两虫”高通量检测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开发饮用水多污染物高通量检测技术,建立了基于薄弱点甄别-优化方案反馈的水质督查模式,补齐村镇供水监管短板;创建了跨区域、多部门协作的南水北调中线供水信息共享系统。
    (2)应用推广情况
    控藻技术在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及密云水库得到应用或验证;强化混凝、超滤工艺、“黄水”及漏损控制技术等在北京市供水系统得到规模化应用,水质督查模式应用于城乡供水规范化管理,北京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系统升级;水质信息共享系统为中线干渠沿线13个城市服务,嗅味识别与控制成果推广应用于上海等全国82家供水单位,“两虫”检测设备在全国44家供水单位应用,支撑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等6项国标、行标制修订,在服务国家、支撑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已实现安全利用南水北调水源42亿立方米,节水2.7亿立方米,出厂水消毒副产物平均降低20%,确保了北京市南水北调水源“用得好”目标的实现;全流程、多屏障、多方位技术的应用保障了“双奥”、APEC等重大活动供水安全;水质督查补齐了村镇供水的监管短板;支撑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制定,提升了饮用水水质安全;建成我国首个海外水技术创新平台“中-斯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创建“一带一路”水质检测能力验证体系,多项水质净化技术在斯里兰卡等国应用,为“一带一路”国家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2023-12-28T07:04:47.png
    图 北京市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系统
Baidu
map